佛山新聞網訊 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林俊鵬報道:1月26日,《佛山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新聞發布會在佛山市新聞發布廳舉行。廣東省自然資源廳、佛山市政府、市自然資源局及市相關部門代表介紹《規劃》主要內容并回答記者提問。
近日,《佛山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獲國務院批復同意。
發布會上,副市長喬羽表示,《規劃》是佛山面向2035年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政策和總綱。《規劃》全面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鄉村全面振興等國家重大戰略,為佛山2035年的中長期發展繪制了空間戰略藍圖。
國務院批復明確:佛山的城市性質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節點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核心功能定位是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承載地。《規劃》提到,到2035年,佛山在城市能級、生態環境質量、科技創新能力、文化軟實力、社會治理能力等方面顯著提升,國土生態安全格局全面夯實,形成集約高效的國土空間,建成安全、繁榮、開放的美麗佛山。到2050年,實現制造創新中心、嶺南魅力名城的目標愿景,城市綜合實力達到國際先進城市水平,全面建成卓越的高品質現代化都市。
在空間格局優化方面,《規劃》強調守牢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底線的重要性,統籌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同時,積極構建“兩脈三屏多組團”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以及“兩帶多區”的農業空間格局和“三屏六楔、兩脈兩環、藍綠成網”的生態保護格局。《規劃》還提出構建“一主兩副七組團”的多中心、組團式、網絡化城鎮空間結構,以促進城鎮空間的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
在區域協同發展方面,佛山將積極參與共建粵港澳國際一流灣區和廣州都市圈,通過加強與周邊地區的合作與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和協同發展,打造灣區重要節點城市。
在產業空間布局上,劃定54個萬畝、44個千畝工業集聚區,保障450平方千米工業用地空間,高標準建設“一區一園一城”科技創新平臺,以推動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
《規劃》還強調要塑造城市空間形態魅力,通過系統布局藍綠開放空間、建立多層次的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以及打造全域文旅融合展示利用線路等措施,進一步提升城市的文化內涵和生態品質,為市民提供更加優質的生活環境和公共服務。
接下來,佛山將嚴格落實國務院的批復要求,強化全市規劃統籌和高效銜接,堅持一張藍圖干到底,確保實現《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和任務,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佛山篇章。
(編輯:黃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