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廣東省、佛山市相繼召開高質量發展大會,打響了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發令槍。
不久前,佛山市委十三屆九次全會動員全市上下以二次創業的沖勁干勁“再造一個新佛山”。這個新佛山,首先新在產業形態更加現代上。
產業體系向新圖強,發展才能以質取勝。可以說,沒有現代化的產業體系作支撐,難以建成一個現代化的新佛山。
瞄準推動產業形態推陳出新這個目標,佛山有了清晰的產業提升路徑:“三箭齊發”。
“以最大力度鞏固傳統產業家底、以最快速度推動新興產業壯大、以最優角度切入未來產業賽道。”這是佛山市高質量發展大會發出的動員令。
佛山這場產業煥新之戰,劍指打造具有強大競爭力的“智造強市”。
推動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
作為制造業大市,佛山傳統產業比重大、根基深,是佛山制造的基本盤、頂梁柱。這既是佛山發展的優勢,也是佛山向上向新道路上必須繼續加強的長板。
佛山始終堅持制造業當家,并沒有將傳統產業當成“低端產業”簡單退出,而是以數字化轉型為主攻方向,大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在外界看來,佛山傳統產業塊頭如此大、分量如此重,要全面轉型談何容易,正所謂“大象轉身難”。
但對佛山來說,這是一場關乎企業生死存亡的戰役,再難也要轉型,而且是堅定不移地轉。
近年來,在龍頭企業帶頭下,佛山一大批企業積極投身數字化轉型浪潮,并從中嘗到了甜頭,開啟事業發展的又一春。
在家電行業,本土新興小家電企業德爾瑪,將數字化技術貫穿于全產業鏈環節,在競爭激烈的小家電紅海市場中崛起;
在家具行業,維尚家具在數智化項目建設上持續加大投入力度,使訂單周期從30天縮短為5天,生產效率提升300%以上;
在陶瓷行業,蒙娜麗莎推動生產、銷售、財務和物流管理等全過程數字化,已成為行業數智轉型升級的優秀范本。
目前,全市實施數字化轉型的規上工業企業超7000家、占比超70%,轉型后企業生產效率平均提升16%、成本降低17%、產品不良率降低8%。
當前,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已成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佛山紡織、門窗、玉器、建筑、陶瓷等傳統產業應用場景豐富,可以為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應用提供廣闊舞臺。
佛山市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出,要深入推進“人工智能+制造業”融合發展,把人工智能嵌入制造業發展全領域、全鏈條、全過程,運用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推動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
隨著各項工作部署落地,必將有力促進佛山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助力佛山走好新型工業化道路。
讓新興產業成為高質量發展新支柱
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是做優存量,而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則是做大增量,這是佛山改變產業形態、保持產業年輕的關鍵變量。
近年來,戰新產業正成為引領未來發展的新支柱、新賽道。縱觀經濟表現亮眼的城市,戰新產業不僅總量大,而且發展勢頭迅猛。
在這塊“兵家必爭之地”,佛山通過建好產業平臺、抓好招商引資、加快項目建設等舉措,推動戰新產業迅速起勢。
佛山高標準建設佛北戰新產業園,這是全省7個大型產業集聚區之一,引入了廣東醫谷、寧德邦普、星源材質等一批重大項目,產業集聚效應逐步顯現。
與此同時,佛山把發展戰新產業作為招商引資的重點,開展精準招商。去年,佛山共引進戰新產業項目350個,簽約投資總額1601.65億元,占第二產業項目簽約投資總額53.74%。
在近期召開的多場重要會議中,佛山多次強調要加強市級對產業發展的規劃引導,用產業鏈思維統籌區域生產力布局。在發展戰新產業上,佛山把目光瞄準新型電力系統裝備、機器人、新能源、醫藥健康等產業集群,推動戰新產業持續壯大。
工業機器人是一個有基礎、有前景的產業。位于順德的美的庫卡智能制造科技園,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工業機器人生產基地,累計生產交付超過8萬臺工業機器人。
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在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發言時表示,美的作為廣東省機器人重點產業鏈“鏈主”,積極發揮帶動引領作用,推動產業鏈集群化,形成了“鏈主+專精特新”的全產業鏈生態圈。
佛山市高質量發展大會發布了佛山新動能產業基金。培育壯大戰新產業,需要更好發揮產業投資基金功能作用,一體推進招商引資和增資擴產,讓新興產業盡早成為佛山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新支柱。
腳踏實地發展未來產業
未來產業是由前沿科技創新驅動,當前處于萌芽階段或產業化初期。布局未來產業,是增強新動能、塑造新優勢的重要舉措。
發展未來產業,不能好高騖遠,要腳踏實地,從實際出發,以市場為導向。目前,佛山已經前瞻遴選布局了一批未來產業,星星之火正以燎原之勢蓬勃興起,需要持續加大投入。
佛山市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出,要圍繞綠色氫能、生成式人工智能、細胞和基因治療等領域,培育一批“勇闖無人區”的人才團隊、優質企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先導區,集聚高端創新資源。
產業興則經濟興,產業強則城市強。
傳統產業躍“級”、新興產業聚“勢”、未來產業謀“遠”,三股產業力量在佛山大地形成合力,讓新舊動能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助力佛山加速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文/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梁建榮
(編輯:黃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