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牽頭組織的《兩會熱線》融媒體節目第二期舉行,圍繞“佛山如何激發文旅新活力,打造灣區重要旅游目的地”話題,邀請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與市民互動交流。
豐富文旅產品供給
文旅消費是經濟發展的“強引擎”、美好生活的“必需品”。今年初召開的佛山市委十三屆九次全會提出打造佛山文旅城市IP。春節后,佛山市高質量發展大會進一步明確,要推動文旅資源化點為珠、串珠成鏈,加快構建“四山兩江”文旅精品區,塑造佛山文旅城市超級IP。
市人大代表,佛山市暢和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總經理王毅成表示,構建“四山兩江”文旅精品區,有利于打破碎片化發展模式,推動資源統籌與區域協同,構建“山水城文”融合的文旅生態圈,推動全域旅游升級。同時,強調將功夫、醒獅、陶藝、美食等佛山獨特的嶺南廣府文化符號提煉為具有全球辨識度的文化標簽,通過IP化運營提升城市品牌價值,增強佛山在大灣區的文化話語權與經濟競爭力。
佛山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極點城市,有著歷史文化名城的底蘊優勢、地道粵菜佳肴的美食優勢、嶺南水鄉勝地的生態優勢、千萬人口集聚的市場優勢等。
近年來,佛山眾多文旅品牌火“出圈”,帶動了不少游客增量。佛山如何進一步激發文旅新活力,助力打造灣區重要旅游目的地?
市政協常委、廣東盈香生態園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陳秀雁建議,加強文旅資源整合,串聯五區特色景區景點,打造跨區經典旅游線路,豐富佛山旅游體驗;同時要重視城市品牌整合營銷,加強與可視化平臺合作,挖掘推廣全市網紅打卡地、美食小吃、夜經濟街區等產品,推出旅游新玩法、新體驗,塑造鮮明的佛山文旅品牌形象,讓佛山的文化和美景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市政協委員、廣東拔萃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品牌主管龍吟嘯建議,策劃組織更多引領潮流的國際性文旅品牌活動,例如“徒步挑戰賽”“灣區戶外體驗周”等,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其中,通過活動參與者帶動話題度,形成自然流量,讓城市文旅更出彩。
夯實文旅基礎設施
發展文旅產業,城市基礎配套是重要支撐。佛山要打造灣區重要旅游目的地,目前還有哪些基礎配套需要提升?
“佛山中心城區景區景點的停車配套設施不足,游客停車不方便,會影響體驗感。”針對景區景點交通配套問題,市人大代表,佛山市禪城區祖廟街道塔坡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譚翠嬋提出了建議。
她表示,要進一步加強佛山中心城區景區景點之間的交通接駁,為游客提供便捷的旅游出行服務。“例如在梁園-祖廟-南風古灶等嶺南文脈軸線上增設交通接駁專線,串聯起分散的景點。”譚翠嬋還建議,推廣“文旅一卡通”,覆蓋公交、景點門票等,從而帶動更多市民游客選擇公共交通出行。
淄博燒烤、東北冰雪……網紅城市的爆火先例無不告訴我們,一座城市的文旅出圈,除了有過硬的文旅產品供給,全市人民參與其中、爭當城市文旅宣傳員也是一項真誠的必殺技。
對此,王毅成建議,佛山可以探索完善旅游服務體制機制,建立佛山“城市文旅導賞員”隊伍,吸引職業導游或領隊、博物館講解員、退休教師、文化行業相關領域人士等,以及更多愛佛山愛家鄉的普通市民,作為城市形象宣傳大使,宣揚傳播這座城市的真善美,讓更多來佛山旅游的客人領略到這座城市的溫度和魅力。
文/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陸佩蘭
(編輯:梁智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