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順德區樂從鎮扎實推進基孔肯雅熱疫情防控,創新探索“社區網格+專業力量”雙驅動模式,通過專業化培訓、精準化排查、長效化防控,織密公共衛生防護網。這場滅蚊攻堅戰,折射出基層治理的深層邏輯——唯有將“繡花功夫”融入治理細節,方能筑牢群眾健康防線,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滅蚊看似簡單,實則是一門技術活。樂從鎮組織服務隊員系統學習蚊媒孳生規律、消殺技術規范等6項核心技能,聚焦花盆托盤、廢舊容器等12類風險點開展精準排查。這種“靶向施策”的專業化思維,打破了過去“運動式治理”的粗放模式。當前,基層治理面臨的問題日益復雜多元,無論是公共衛生、生態環保還是城市管理,都需要以專業技術為支撐。樂從鎮的做法啟示我們,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必須培養一批“懂政策、精業務、會實操”的專業隊伍,讓治理舉措從“大水漫灌”轉向“精準滴灌”。
樂從鎮將防控力量嵌入社區網格,實行“定格、定人、定責”管理,通過“敲門行動”覆蓋居民,指導清理積水容器。這種“網格+專業”的聯動模式,實現了“上面千條線”與“基層一張網”的無縫銜接。網格化管理并非新鮮事物,但如何避免“網格虛化”“責任空轉”?樂從鎮的實踐給出了答案:一方面,通過校社協同、全民參與壯大治理力量;另一方面,用“動態監測+專項督查”機制壓實責任鏈條。這提示我們:網格化治理的核心在于資源整合與責任落實,只有推動部門協同、社會參與、上下聯動,才能激活基層治理的“末梢神經”。
滅蚊行動沒有終點,而是建立起動態監測、校社協同、科普宣教的長效機制。新增服務分隊覆蓋更多村居、特別是陳登職業技術學校170余名教職工主動申報服務時間、線上+線下立體宣傳矩陣……這些舉措不僅著眼當下,更謀劃長遠。基層治理面臨的一個突出挑戰,就是如何避免“整治—反彈—再整治”的循環。樂從鎮通過建章立制、壓實責任、動員群眾,將階段性行動轉化為常態化工作,這正是韌性治理的要義所在。當治理從“應急響應”轉向“常態長效”,城市才能真正具備抵御風險、自我修復的能力。
一場滅蚊行動,照見的是基層治理的精度、力度與溫度。從專業化培訓到網格化聯動,從長效化機制到全民化參與,樂從鎮的實踐為佛山基層治理提供了鮮活樣本。當前,佛山正全力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更需要以“繡花功夫”推動治理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力量下傾。唯有把每一件民生“小事”做實做細,才能讓城市治理更有溫度、更有質感,為高質量發展筑牢堅實根基。
文/邱禮佳
以上文章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為佛山新聞網的文章均系佛山新聞網原創作品,版權歸佛山新聞網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編輯:梁智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