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弘揚敢飲頭啖湯精神再造一個新佛山”——南海區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專題學習會在南海召開,南海人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學習貫徹省委關于激活改革、開放、創新“三大動力”的部署要求和佛山市委十三屆九次全會、十三屆市委財經委第十二次會議精神,引導各級黨員干部校正思想、作風、行動偏差,重振“敢飲頭啖湯”的精神,以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百千萬工程”。
我是南海人,親歷了南海這幾十年的變革和進步。44年前,“農村學南海”的口號響徹大江南北,南海以敢為人先的勇氣,在中國改革開放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44年后的今天,作為中國縣域發展的優等生,南海再次高舉改革旗幟,提出“弘揚敢飲頭啖湯精神,再造一個新佛山”,這不僅是對輝煌過去的致敬,更是面向未來的豪邁宣言。其背后,是南海區委、區政府深沉的歷史責任感與前瞻的戰略遠見。
縱觀南海發展歷程,農村始終是改革的主戰場和活力的源泉。從早期土地股份合作制破冰,到如今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四券”政策創新,南海不斷在土地制度改革上啃硬骨頭、闖深水區。王勇區長所介紹的“無閑旺地”行動、集體建設用地入市等探索,其核心是打破要素流動壁壘,為現代化活力新南海騰挪空間、夯實制造業根基。而顧耀輝書記強調的“思想再解放”,正是要破除“小富即安”的心態,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喚醒改革銳氣。
南海九江敦根村,老房子上有關于農村改革的墻繪。
當前,南海的改革已進入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新階段。其深化農村改革,絕非孤立之舉,而是緊密融入廣東省“百千萬工程”和佛山市“環兩江先行區”建設的宏大敘事中。
“百千萬工程”強調縣域振興、城鄉融合,南海的實踐提供了鮮活的樣板。通過成立“強村公司”、推廣“分潤模式”,南海正推動集體經濟從“收租經濟”向“經營經濟”深刻轉型,讓億元村成為共富的堅實底座。這不僅是經濟模式的升級,更是治理機制的變革,它要求村集體具備更高的市場駕馭能力和風險共擔意識。
“環兩江先行區”的建設,則要求南海在粵港澳大灣區格局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南海以文化賦能作答,大地藝術節、“文產特派員”制度、南海文旅推薦官、鄉村文旅融合,正讓沉睡的文化資源轉化為發展的“軟實力”和“新引擎”。南海不少鎮街和村居的實踐表明,人文與經濟完全可以相輔相成,美學復興能有效吸引青年回歸,實現鄉村價值整體躍升。
南海首批文旅推薦官授牌。
更值得稱道的是,南海將改革聚焦于“人”的現代化。無論是培育“鄉村CEO”“金融村長”等專業人才,還是通過“創熟”機制、積分制促進新老市民融合,其目的都是激發“自己家園自己建”的主體意識,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共同體。這是一種深層次的“柔性治理”創新,其效能遠勝于單純的硬件投入。
新征程上,我想,南海的改革依然面臨挑戰。比如,南海如何更高效地盤活251億集體沉睡資金?如何讓“分潤模式”從試點走向普惠?如何將文化IP持續轉化為產業動能?這些問題都需要南海用持續的實踐來回答。
44年輪回,初心未改。南海的每一次“先走一步”,都不僅為自身發展贏得先機,更為中國縣域現代化探路。我們期待,南海能繼續以“敢飲頭啖湯”的膽魄,將農村改革進行到底,在“百千萬工程”和“環兩江先行區”的藍圖中,真正書寫出一個“人文與經濟共生、城市與鄉村共榮”的新佛山樣本。這份答卷,必將再次為全國所矚目。
圖、文/陳榮彪
以上文章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為佛山新聞網的文章均系佛山新聞網原創作品,版權歸佛山新聞網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編輯:梁智鵬)